為人子孫的你,對家中長輩的經歷了解有多深?而作為長輩的你,又曾否嘗試耐心聆聽「後生仔」的說話?兩代人如果能好好地聊一聊,或會發現雙方的分歧並非如想像般寬闊。
源於生命紀念冊
生命紀念冊原意是為臨終長者以文字及相片形式紀錄其一生,讓他們重新檢視生命,肯定自己的人生。不過,未必只有臨終的人才需要審視自己的人生。文學組織「水煮魚文化」去年獲賽馬會資助,推行「生命說」回憶書寫及藝術創作計劃,並由聖公會聖匠堂長者地區中心安寧服務部協辦,邀請中學生為中心長者義工進行「生命書寫」或藝術創作,讓長者透過回顧人生,建立正面態度,同時推動長青共融,提升社會對長者的關注。
長者與年輕人之間或多或少都會因年齡差異,思想存在分歧。66歲的文叔是參與計劃的長者之一,他中學畢業後便投身社會,做過數份散工,最終在一間建築公司紥根,一做便是40年。文叔指出,上一代人認為工作上須不計回報地付出,才會有收穫。這種由低向上爬的精神,對於訪問文叔的兩名千禧年後出生的學生伍展晴(Kitty)及潘曼莉(Lily)來說頗為不可思議。這兩位來自藍田聖保祿中學的中五學生一直認為,只要努力讀書,理所當然會考到好成績,找到好工作。
與年輕人對談表心跡
文叔笑言,他以往從不與人分享自己的經歷,反而跟兩名同學對談時,卻不由自主講出了心底話,他反思到自己以往實在很少認真與年輕人,甚至是家人溝通:「我從計劃中有很多得著,亦是個很難得的機會去回顧、整理自己的過去,有些事我甚至沒有跟兒子或太太分享過,所以過程中有很多感悟。」文叔過往60多年的匆匆生活中,從未有認真坐下來回想自己人生的每個階段。他透過這次機會重新細味過去的一點一滴,遺憾至友離世,自己卻未能見到其最後一面;快樂的是看到兩名兒子呱呱落地,那細小的身軀讓他感到如獲至寶…人生中的每一幕,再度浮現在他腦海中。
逆轉對長者印象
對於文叔來說,今次活動是重溫人生的機會;對於Lily及Kitty來說,活動亦令她們以更開放的思想看待長者。「原來老一輩不一定很嘮叨及守舊,」二人不約而同地說,文叔改變了她們對「長者」的固有印象,「有些長者也很想知道社會正發生甚麼事,最新潮流是甚麼,像文叔也正學習用通訊軟件Signal,可見他們不一定困在自己的年代。」二人笑言,最初學校邀請中國文學班同學參加計劃時,她們也感到很吃力,擔心難以同時兼顧學業。但現時回想卻很感激學校讓她們參與計劃,令她們有機會了解長者的想法。
了解長者生活形態
協辦計劃的聖匠堂長者地區中心安寧服務部計劃主任蔡定祥(Patrick)表示,主辦機構「水煮魚文化」主要負責教導學生生命書寫、藝術創作、策劃展覽等;中心則安排社工教導他們如何與長者溝通。他解釋,計劃目的不只是為長者留下生活紀念,更重要的是透過回憶幫助長者重新審視自己的過去及經歷,將正面的事件及感覺紀錄下來,從而肯定自己的人生價值,消除心中遺憾。
Patrick指,計劃分為三年進行,第一年受疫情影響,部分學校只能以視像形式訪問,第二年計劃目前已開展,有8間中學參加,他們會安排交通接載長者義工到學校與學生會面,讓兩代人能夠親身接觸,促進兩代共融,同時通過活動學到珍惜和尊重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