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羅湖及文錦渡附近的沙嶺公墓是全港唯一一個仍然用來安葬無人認領遺體的墳場,裡面的墓碑上沒有名字,只有數字,然而在泥土內安睡的先人,卻與你和我一樣,曾經在世上擁有屬於自己的故事。
「看到這些先人的後事無人處理,也無人紀念他們,真的會令人傷心。」正是一份憐憫之心,驅使明燕擔任「護慰天使」計劃的義工長達15年時間。誰又想過她曾經對死亡充滿恐慌和不安,不但不敢到殯儀館,連在街上看到靈車也會別過臉。
「護慰天使」計劃由聖公會聖匠堂長者地區中心安寧服務部(下稱「中心」)主辦,其中一項主要服務是處理無人認領遺體。計劃由義工作主導,全賴他們、計劃同工以及社會一班有心人的無私付出,近年沙嶺公墓安葬的無人認領遺體個案才會逐步減少。「沒有這班好伙伴,計劃不可能營運下去。」中心高級經理梁梓敦感激地說。
勞苦功高 讓先人走得有尊嚴
現時香港平均每年有百多宗無人認領遺體的個案,這些遺體會先存放在醫院或公眾殮房,倘若兩個月後仍然無人認領,就會被運送到沙嶺公墓進行7年土葬。7年後,如果仍然沒有先人的親人或朋友前來認領,遺體會被重新掘出及火化,之後所有骨灰會合葬在該年的公墓之中。
「護慰天使」計劃在2004年開展,約7年前開始,計劃的義工在每年的清明節及重陽節都會到沙嶺公墓拜祭,清潔墓碑,獻上鮮花悼念。作為計劃的主要服務提供者,一班義工除了會到公墓掃墓,還會幫忙認領遺體、與長生店聯絡、舉行喪禮、運送到火葬場,甚至撒灰,讓無人認領遺體的先人,更有尊嚴地離開這個世界。
計劃現時約有200名義工,主要由主婦、退休人士、自由工作者組成,他們往往突發接到醫院或社署社工的轉介後便要出勤,而且服務時還可能日曬雨淋,可謂勞苦功高。
「社工主要負責評估個案、向義工提供情緒輔導、在有需要時提供支援,其餘工作全部由義工負責。」梁梓敦指「護慰天使」開展時,只得3名職員,至今也只得6個職員:「計劃每月收到多達60個個案,至今完成了千個個案,背後全靠義工不斷的工作及付出。」
活好當下 把生死教育訊息傳開去
到底是甚麼推動義工們多年來努力下去?明燕認為除了一份慈悲之心外,還因為大家看到自己的努力真的發揮作用:「我最初參加計劃時,全港每年的無人認領遺體數目介乎400至500宗,現在則減至一年百多宗左右,讓我覺得自己的付出十分值得。」
計劃義工不但可以幫助到先人,還會令義工們對死亡的意義得到新的體會。「有點意想不到自己會出現三百六十度轉變,以前會懼怕死亡,現在則以平常心看待,覺得這是一個正常的過程,我更會想想如何處理身後事,例如以甚麼形式、是否需要設立預設醫療指示,不用家人盲猜。」
明燕正面地繼續說:「其實與其擔憂死亡,倒不如活好當下,現在我更珍惜與其他人的關係,還會傳達生死教育的訊息給他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