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_6_1

Information Centre Our Stories

Back

糊餐碎餐賣相欠佳 軟餐助長者重新享受飲食樂趣(Chinese only)

Elderly Services

當長者出現吞嚥困難時,他們只能進食打成蓉的糊餐,或者是剪碎食物的碎餐,由於食物賣相不佳、各種味道混合在一起,長者往往對此非常抗拒,也是不少照顧者餵食時的惡夢。有些長者甚至出現拒食行為,極力地反映:「我不喜歡這些食物!」不過,近年在香港興起的軟餐,以保留食物原貌及味道為原則,為長者及照顧者帶來一絲曙光。

 

無法享口腹之欲

糊餐及碎餐的出現,原意是減低吞嚥困難人士進食的危險性,故一旦醫生或言語治療師診斷到病人有吞嚥障礙,且在處理食物上有一定困難,便須進食上述餐點。香港聖公會安老院舍外展專業服務試驗計劃(九龍中)高級言語治療師湯迪生博士(Eric)指出,長者抗拒糊餐及碎餐,有可能是因為賣相、質感不佳,「望到自己那個呈糊狀,將不同顏色的菜糊、肉糊及飯糊混在一起食用的糊餐,甚至不知道自己吃的是什麼,那種感覺相信任何一個人也不會喜歡。」久而久之,長者可能會建立拒食行為,例如吐食物、扔餐具等。眼看長者這些行為,Eric感到很難受,亦會質疑「為什麼我們不能製造到好食一點的食物?吞嚥安全的代價必然是賣相差、難吃嗎?」

 

同桌不同餐感尷尬

軟餐近二十年在日本興起,它與糊餐及碎餐一樣,同樣是提供予患吞嚥障礙的人士食用,但軟餐的賣相有空間作出調整及改善,包括利用食物塑形粉及模具,盡量將其還原成食物原本的樣貌。Eric指出,他曾聽過不少人為哄長輩開心,故帶他外出用餐,但長者會因為只能吃糊餐而感到尷尬,結果外出吃飯後變得更不開心,「對他們來說,眼睜睜看著別人享用美食,或會覺得自己更可憐。」由於軟餐能夠保留食物的色香味,過往很多抗拒食糊餐及碎餐的長者,接觸軟餐後可以把整個餐吃光,「在自尊上有很大的分別,他會覺得自己與他人吃的東西是差不多。」他笑言,軟餐的出現提升了長者膳食的層次,不再停留在供應營養的階段,而是對進食產生滿足及享受。

 

為令吞嚥困難患者重拾進食的樂趣,且紓解照顧者的壓力,Eric打算推行軟餐推廣計劃,透過舉辦工作坊,由淺入深教導院舍及家居照顧者製作不同軟餐,讓參加者其後可回家自己嘗試製作簡單的軟餐。同時,言語治療師在照顧者送上自製軟餐予長者時,亦會從旁協助,觀察他們製作的軟餐軟硬度是否合適,進食時的表現是否安全,並給予其他意見與反饋;當他們熟練後,便可日常在院舍或家居製作。

 

不過,Eric在推行初期卻處處碰釘,例如有部分院舍因為成本問題而拒絕抽時間製作軟餐,「他們會認為,本來的那一套行之有效,為什麼要特意再做其他事?」他認為,只能透過時間讓他們慢慢理解到,軟餐的好處大於成本。

 

盼軟餐成院舍常駐餐單

「我最希望做到的是,令軟餐成為院舍餐單中其中一個選項,並讓大眾理解到,其實我們吃飯不只是為了安全地進食,同時亦希望有生活質素、有尊嚴、有良好的感受。」Eric說,日本早已開始發展軟餐,惟香港近年才開始多人提及,至少要花十年八載才能趕上日本的程度。雖然計劃剛剛起步已遇上不少困難,但他仍然態度正面,「大眾對飲食的要求一代比一代高,相信去到某一個時期,很多人會不再接受食糊餐,雖然不會短期內做得到,但最終都會實現的。」

Join our mailing list

Get the latest news about our services, life-transforming stories and how you can make a difference

*By clicking the "Subscribe" button, you agree to the Welfare Council's disclaimer and privacy policy

Join Us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