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amilies and Integrated Services
以愛之語 共建幸福家庭
堂校社協作 同心營造幸福之家
為發揮堂、校、社服協作的強大力量,家庭及綜合服務單位於3月15日在諸聖座堂舉辦年度亮點活動─「親子按摩家庭同樂日@及時說愛」,凝聚各區家庭會員,以實際行動表達愛意。
當日,各單位精心策劃多項攤位遊戲,包括即影即有家庭照拍攝、彩繪及扭波等,為參與家庭締造難忘的的幸福時刻。活動邀請了諸聖座堂范晋豪座堂主任牧師作「以愛營家」主題分享,向家庭介紹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愛之語,更引導家庭成員認識彼此對「愛的表達」的偏好,從而促進相互理解與支持。范牧師勉勵參與家庭以愛行愛,用愛同心營造幸福之家,讓現場洋溢溫馨氣氛。
定格愛的瞬間 傳遞幸福密碼
同場舉行的「愛的抱抱@及時說愛」家庭攝影比賽頒獎禮,由范晋豪座堂主任牧師、助理總幹事姜彩燕及攝影評審夏寶擴擔任頒獎嘉賓。比賽收到逾百幅參賽作品,每張相片都完美捕捉了家庭成員間最真摯動人的親密瞬間。夏寶擴老師肯定活動的意義,特別欣賞其鼓勵和推廣家庭成員互動的理念。得獎作品於現場展出,讓愛與幸福的信息得以廣傳,感染更多家庭。
服侍行動 營造溫馨家庭時光
當日參與家庭透過精油按摩體驗,學習以「服務的行動」為彼此紓壓,實踐以行動表達對家人的關懷。這種親身的服侍不僅拉近了家人間的距離,更是表達愛的最佳寫照。最後,由范牧師為眾人祝福,亦為「及時說愛」年度主題活動畫下幸福圓滿的句號。
攜手同行 提升家庭幸福感
福利協會深信個人、家庭及社區的緊密連結是社會和諧的基石,協會期待與社會各界攜手同行,策劃更多元化的家庭活動,並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及時適切的支援,讓愛的種子在每個家庭生根發芽,持續提升整禮社會的家庭幸福感。
Read

Elderly Services
長者票選心水菜色 改變餐單 回味人生故事
廚師特意蒐集恆常餐單以外的四十多道家鄉小菜,供長者投票選出心水至愛,最終服務隊按照投票結果選出12道菜式,輪流供應。同工深信,每道家鄉菜不僅是「食物」那麼簡單,還承載了每位長者的故事和回憶。食物中既有甜酸苦辣,更有人情冷暖,長者吃的不只是服務隊提供的家常便飯,更是當中的人情味及生命故事。
梅菜蒸肉餅裏的昔日時光
黃小美是緬甸華僑,歸國時被派到惠州的「華僑農場」生活。惠州被譽為「中國梅菜之鄉」,那裏的梅菜新鮮美味。當時她在東江水供水工程部工作,儘管過得辛勞,但她經常可以吃到美味的梅菜,令她倍感幸福。服務隊供應的梅菜蒸肉餅,那熟悉的味道不但滿足了她的味蕾,更喚醒了她內心深處的回憶與情懷,每一口都蘊含着她在惠州的艱辛與快樂。對她而言,這不只是一餐飯,而是與過去的記憶與對話。小美希望「情尋味」活動能夠持續舉辦,她認為活動不僅能促進長者互相交流,還能讓不同的家鄉菜在這裏交匯。
西檸雞球的味覺親情
何秀冰的家鄉在順德,作為一位視障人士,她對食物的香氣與味道格外敏銳,並且保持着對美味的熱情與對生活的積極態度。「情尋味」活動令她感到「既驚喜又期待」,彷彿為她的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
秀冰回憶起一個廣播節目《香江暖流》,其中一集教聽眾製作西檸雞球。那清新的香味透過聲音傳遞到她的耳邊,令她垂涎欲滴。這道菜無骨易入口,適合視障人士食用,毋需擔心會嗆到。每當品嚐這道菜時,她的腦海亦會浮現出與家人外出用餐的畫面,兒子總會細心地幫她點這道菜,酸酸甜甜的滋味讓她感到幸福,滋養了她的生活。秀冰希望「情尋味」活動能夠延續下去,並建議單位定期推出新菜單,讓一眾長者能夠維持新鮮感,更讓不同背景的長者持續交流飲食記憶。
每一道菜背後都藏着一段故事,長者透過「情尋味」活動參與投票、分享人生故事和提出建議,找到了表達自我的空間。每位長者的微笑中都閃爍着歲月的光輝,食物在活動中成為了情感的載體,讓每位長者在品味家鄉的同時,也回味着人生的甜酸苦辣,感受到生活的溫度,在這份美好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
Read

Hospice Care Services
有一種悲傷(Chinese Only)
Sandy深知喪禮不僅是一個告別的儀式,更是讓喪親者表達悲傷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讓親友懷念逝者、表達關懷、互相支持的關鍵場合。Sandy希望藉着儀式,讓這對悲痛的父母向正正好好道別,便軟語鼓勵他們:「你哋仲有好多嘢可以喺喪禮為正正去做。」這句話讓Sam和Amy重新找到一絲力量,決心為正正籌辦一場有意義的告別儀式。
在Sandy的協助下,並得到聖安德烈堂的允許,安寧服務的幾個義工在聖堂作了「溫馨」的喪禮佈置。喪禮當天,來賓穿過彩虹氣球拱門進入聖堂,迎接他們的是滿堂鮮花,而中間通道兩旁則以正正最喜愛的「反斗車王」氣球作裝飾,營造出充滿童趣與愛的空間。一家人更選擇在聖堂一併預祝正正的三歲生日—這個他無法親自迎接的日子。喪禮既是告別,也是慶祝;既是結束,也是以另一種方式的延續。
失去孩子的傷痛不僅影響父母,也波及整個家庭。Sandy長期為正正的家庭提供情緒輔導,幫助父母面對失去幼子的痛苦,還通過遊戲治療協助正正的哥哥表達內心的感受。
在正正離世時,Sandy為他留下了珍貴的手印,製成鎖匙扣;更將正正、父母和哥哥的手印結合成一家四口的手印畫。簡單的紀念品,卻承載着無盡的思念。Sam和Amy一直不敢面對,直到最近才有勇氣取回這些珍貴的記憶。Sam希望把鎖匙扣掛在車上,時刻感受兒子的陪伴。他們也決定展出手印畫,讓正正短暫卻璀璨的生命,以另一種方式延續下去。
人世間的悲傷有許多種,而失去孩子或許是最難以承受的一種。有人曾提及,失去父母的孩子叫孤兒,卻沒有專門的詞彙來形容失去孩子的父母。這不僅是語言的缺失,更反映了這種悲痛之深,難以言喻。
「友晴同路」社區支援服務旨在為患危重病症或醫療情況複雜的兒童及青少年、以至其家庭成員提供身、心、社、靈的關顧,讓他們在面對疾病以至喪親的過程中,都能得到適切的照顧與援助。
團隊將舉行「當下的禮物」生命故事展,展出包括正正一家的手印畫,及其他家庭的各種形態的「禮物」,帶領參觀者認識病童及其家庭的需求與挑戰,同時感受生命即使在重重限制中,仍能蘊藏無限可能。
當下即禮物。誠邀各位前來參觀展覽,感受生命在起伏間綻放的燦爛光彩。
「當下的禮物」生命故事展
日期:4月4至13日
時間:上午10:00至下午6:00
地點:九龍美孚青山道800號 饒宗頤文化館展覽廳1(F座下層)
內容:生命故事展品、繪本花藝親子工作坊、電影分享會等
Read

Hospice Care Services
「友晴同路」為病童紀錄生命故事 舉辦展覽傳遞當下的禮物(Chinese Only)
生命故事冊的意義
「友晴同路」一直致力支援患危重病症或醫療情況複雜的兒童及青少年和其家屬,關顧其身心社靈的需要,讓他們在面對疾病的過程中都能獲得適切的照顧與關懷。生命故事冊正是服務的重要一環,透過記錄病童的成長歷程、夢想與心聲,為病童及其家庭留下珍貴的生命印記。
為了讓生命故事冊更添溫度,團隊特別邀請了義工萃瑤繪畫插圖。一幅幅充滿童趣的畫作,為文字增添了無限生機,讓故事更添色彩。透過分享生命故事,不但能讓病童重新審視自己的生命旅程,亦能為其他同路人帶來鼓勵與支持。在培愛學校舉行的分享會上,兩位少年更以平板電腦為詩歌《愛是不保留》和《偶然遇上的驚喜》伴奏,展現出他們在逆境中仍能發光發熱的生命力。
「當下的禮物」生命故事展覽
為了讓更多人認識醫療情況複雜病患兒童及其家庭的需求與挑戰,「友晴同路」將於4月4至13日在饒宗頤文化館F座下層展覽廳,舉行一連10天的「當下的禮物」展覽。團隊將透過各種形態的「禮物」,帶領參觀者感受不同的生命故事,體會生命在限制中蘊藏的無限可能,扭轉公眾對病童的誤解。
展覽同期會一系列特別活動,讓參加者從不同角度體驗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其中4月12日下午1時,將於Premiere Element放映電影《無拘飛祥》,邀請導演蘇家榆及杜興氏肌肉營養不良症患者陳梓鍵(蝸牛仔)進行分享會,並由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安寧服務總監、第33屆優秀社工得主陳慕寧主持。
同日下午3時及4時,「賽馬會社工創新力量 - 孜癒動圓林」將舉辦兩場繪本花藝親子工作坊。參加者將與繪本主角的生命經歷產生共鳴,從而梳理自身的情感與想法,並學習面對逆境的智慧與力量。活動更提供豐富多樣的花藝及藝術材料,讓參加者可以親手創作,延伸閱讀體驗,進一步整理和表達內心世界。
誠邀各位前來參與展覽,感受生命在起伏間綻放的燦爛光彩。
「當下的禮物」展覽展覽日期:4月4 至 13日時間:上午10:00 至 下午6:00地點:九龍美孚青山道800號饒宗頤文化館展覽廳 1(F座下層)
Read

Hospice Care Services
「安寧在院舍」圓滿院友人生旅程(Chinese Only)
全面關顧院友身心社靈
一位年近百歲的婆婆是香港聖公會護養院的長期院友,去年當她的健康狀況轉差時,院方特別轉調她至寧養房,讓她在院舍寧養服務及是項計劃的支援下,得到更周全的照顧,在獨立和寧靜的環境裏,平靜地走完人生的最後旅程。
院方特別安排寧養房旁邊的會客室供家屬休息,讓他們能日夜陪伴在側。在婆婆離世前的日子裏,計劃的醫生、院舍護士與社工每天都到訪評估長者的狀況,並向家屬作詳細解釋,提供建議及情緒支援,協助家屬了解病情發展,並逐步克服對死亡的恐懼與焦慮,減輕其心理負擔。
摯親相伴 安詳離世
婆婆在彌留期間,家屬在寧養房日夜陪伴,為她唱聖詩和讀聖經。即使婆婆看似昏睡,但每當聽到熟悉的古舊聖詩,她的呼吸和心跳都會有所起伏,似乎以自己的方式回應家人的關愛。與婆婆相熟、仿似家人般的院舍工作人員也進入寧養房與婆婆道別,並給予家屬溫暖的支持。
婆婆在入住寧養房七天後安詳離世,院方工作人員誠懇細緻地整理遺體,護士陪伴家屬辦理相關手續,並在護養院內送別遺體。院方更特別安排靈車從院舍正門將遺體接走,讓長者能夠保持最後的尊嚴。
「因着『安寧在院舍』服務,也因着護養院內有優秀工作人員,媽媽生前死後的心願,已經圓滿達成。我們作為兒女能達成媽媽最後的心願,同樣感覺圓滿,沒有遺憾。」家屬在感謝信如此寫道,而這正是計劃最重要的意義——讓每個生命都能有尊嚴、有溫暖地走完生命最後的一段旅程,讓每個家庭在摯親離世的時刻,都能心安且無憾。
福利協會服務總監、聖公會護養院院長姚麗珊表示,安老院舍不僅是提供膳宿照顧的地方,更是陪伴長者走完生命最後一程的「家」,「當長者選擇在安老院舍度過人生的最後一程,這是一種對院舍同工的深刻信任,信任他們能提供安心的環境、專業的照顧,以及對生命尊嚴的尊重。」
Read

Elderly Services
第五屆「愛‧創耆樂」圓滿結束 長幼攜手研發樂齡科技(Chinese Only)
今屆比賽以「身心健康」為主題,鼓勵參加者運用STEM技術研發有助長者身心健康的創新產品。為確保參賽作品切合長者需要,大會於去年7月起透過理大Action Hub平台安排學生訪問長者,深入了解獨居及雙老長者的生活問題。比賽期間更設有線上諮詢環節,讓參賽者能根據長者意見改良設計。142位來自福利協會長者地區中心的會員擔任「樂齡科技測試員」,積極參與設計賽評審及產品測試工作。透過參與,長者不但感受到自己的意見備受重視,更增添了接觸新科技的信心。
老友記首次擔任產品設計師
活動當天展出了44款別具創意的設計作品,最受矚目的是首次有長者以設計師身份參賽。香港聖公會樂民郭鳳軒綜合服務中心(下稱:樂民中心)會員有份參與組成的兩支隊伍均獲得重要獎項。
其中,「Travel X-Golden Age」團隊由保良局莊啟程小學學生、理大學生與樂民中心長者會員組成,他們研發的健身單車結合了虛擬實境系統,讓長者在家中踏單車時能漫遊不同戶外景點,既改善身體協調能力,又預防心血管疾病,充分體現「寓運動於娛樂」的理念,成功奪得公開組最佳設計大獎。另一支名為「骨密守護者」的團隊,則由理大學生與樂民中心長者組成,他們開發的「超聲波骨密度掃瞄儀」同時榮獲最具創意及創新獎與最受用者喜愛獎,印證了長幼攜手創新的無限可能。
除設計賽外,活動當日亦設有機械車挑戰賽,分別設有LEGO及Micro:bit兩個組別。參賽隊伍由學生及長者共同操控機械車完成賽事,藉此考驗參賽者的默契與合作精神,同時促進跨代交流及溝通。
為推動參賽作品的持續發展,大會特設「愛創耆樂」獎學金,得獎隊伍除可獲現金獎三千元外,更有機會獲得高達一萬元的獎學金資助。獲獎作品將由理工大學學生進一步完善,期望日後能實際應用於長者服務之中。福利協會未來亦將繼續推動樂齡科技發展及跨代共融,期望透過創新科技建立更便利及關愛的社會。
Read
Join our mailing list
Get the latest news about our services, life-transforming stories and how you can make a difference
*By clicking the "Subscribe" button, you agree to the Welfare Council's disclaimer and privacy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