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義工覓到職業路向
數碼同行計劃涵蓋4個活動,包括「數碼學堂」、「流動數碼教室」、「智慧城市歷耆」,以及「共建.數碼生活提案」,為長者提供全面而生活化的數碼科技培訓及支援。當中「智慧城市歷耆」要求參加者到達指定地點進行任務,參與此活動的聖公會東涌綜合服務中心青年義工幸豪表示,他本身對東涌的認識有限,只能使用Google地圖協助,反而長者朋友卻像「人肉地圖」,透過自身的知識及記憶,認得不同地標的位置,甚至講得出相關地標的故事等。幸豪現時已是福利協會的員工,他解釋,計劃令他意識到原來不同的服務使用者各有訴求,「我希望加入福利協會後,能夠滿足到他們想做的事,做一些以人為本的工作。」
參與活動的長者夫婦Angel和Davis則表示,二人更熟悉智能手機的操作後,即使疫情期間在家也能用Zoom參加中心的活動,更與親人多了使用Zoom在線上溝通相處,即使未能相聚,亦能保持聯繫。
雖然計劃順利推展,但其實在開展初期便遇上疫情,如何隔空教導長者使用科技更是難上加難。前計劃主任劉德麟(Terrence)憶述,當時因限聚令規定,較難開辦面授課程,惟網上授課形式對於參加者對手機操作需要有基礎認識,故團隊的前期招募、課堂前準備及支援功夫較多,包括協助長者登入課堂、調整視訊及音訊等,所幸其後疫情漸緩,能夠恢復面授課程。
放下成見 互相了解
「長青共融」是數碼同行計劃的一大重點。Terrence解釋,大眾可能認為年青人的角色是施予者(Giver),但其實不然,他們在參與活動期間,能夠在老人家的歷練及生活智慧中學習,增加人生閱歷。透過今次計劃,雙方均對對方的印象有正面改善,例如長者認為年青人比想像中更有耐性,願意重複講解及示範;年青人亦發現原來長者並非不願意接觸新事物,反而對於學習抱有一顆好奇的心,並比想像中更有恆心及毅力。團隊未來寄望能夠舉辦更多相關活動,深化雙方的認識、理解及知識傳授,達致更深入的跨代數碼共融。